7月8日,随着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影响,来自人工智能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腾蛟起凤数智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应平阳县腾蛟镇人民政府号召,迅速行动,将课堂所学化为热忱服务,为腾蛟镇社区留守老人、异地来温务工人员构筑起一座坚实的“温情避风港”,点燃青春红色风暴,体现当代青年学子在面对困难时的责任担当与作为。
人工智能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腾蛟起凤数智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带队老师蔡万盛对接市派驻腾蛟镇顺和村第一书记王晓,一起融入抗台安全工作中,协助腾蛟镇社区排查隐患、确保避难点万无一失。生活保障是安全避险的基础,队员们化身“后勤兵”为安置人员发放慰问物资,在饭点时为老人们有序分发热腾腾的餐食和饮用水等必需物资。酷暑难耐之时,一盘盘清甜解暑的冰镇西瓜及时送到老人手中,带来阵阵清凉与慰藉。
实践队聚焦留守老人最迫切的生活需求,积极对接多方资源开展贴心服务,协助腾蛟镇社区卫生院的专业医生在避难点内设起“临时诊台”,为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健康咨询等义诊服务,守护特殊天气下的安康。一把剪刀、一颗爱心,简易的“社区理发角”解决了老人们的“头”等大事,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风雨阻隔不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践队们在现场帮忙分发物资和盒饭,为社区人员切水果,精心策划非遗文化体验活动,将植物拓印的草木芬芳、传统棋艺的智慧碰撞、变变棒的花朵溢彩带入避难点。一幅幅拓印作品在老人手中诞生,楚河汉界间智慧交锋,变变棒的摇曳清风,非遗魅力在方寸之地绽放。晚间,一场配合当地艺术团的戏剧表演更将气氛推向高潮与巅峰,欢声笑语在避难点久久回荡。
实践队走进腾蛟镇顺和村老旧木屋聚集区,与腾蛟镇顺和村书记张肇利一同参与现场防台工作,向老人们细致讲解台风避险知识,提醒村民注意关好门窗、减少外出。随后,协助村副主任傅刚静完善防台安置点部署,帮忙将村里的应急物资整理归类,方便抗台期间取用。此外,队员们与顺和村监委主任郑求厚一道推进村孤寡老人转移工作,结合村庄地形图对当地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标注出易积水的低洼地带、可能受山体滑坡影响的区域等。实践团队与乡村职业经理人(CEO)蘧世泽合作,使用无人机参与数智赋能防台工作,为后续的防汛部署和安全转移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数据支撑。
县委常委、副县长许绍策,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锋,腾蛟镇委书记陈温勤,镇委副书记、镇长张凤静,镇委副书记林强等领导先后带队前往腾蛟镇抗台安置点督导防汛防台工作,细致察看安置环境,亲切慰问转移群众,并对人工智能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腾蛟起凤数智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展现出的奉献精神与担当作为给予赞扬。实践队员们表示:“青年学子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扎实服务温暖民心,这是“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传承与实践。”
台风“丹娜丝”裹挟风雨而来,腾蛟镇各个避难点内却因一群身着实践队服的青春身影而温情满溢,点燃青春红色风暴。从一餐热饭到一次义诊,从指尖非遗到陪伴守护,人工智能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腾蛟起凤数智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在腾蛟镇人民政府的带领下,以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的理念,在风雨考验中交出一份闪耀着青春担当与为民初心的答卷。